聽,水稻拔節生長的聲音
聽,水稻拔節生長的聲音
巡村,是嚴清華23年來除出差之外雷打不動的早課。8月27日早上6點50分,記者跟隨嚴清華巡村。他跨上小摩托車從家里出發,來到有機水稻田邊,沐浴著霞光的稻稈兒拔節生長,一群鴨子在稻田里覓食,這是嚴清華眼中最動人的美景?!耙惶觳坏教镩g地頭去,我心里就發慌?!彼麑τ浾哒f。這些年,他騎壞了3輛電瓶車,3輛摩托車,這是第7輛。
眼前這個面色黝黑的“老農民”,是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朱林鎮黃金村第一書記。他總是未開口先笑起來,給人感覺十分好打交道。
村民們告訴記者,白天甭想在辦公室找到嚴書記,他不是在田間地頭察看苗情,就是去村民家串門嘮嗑,遍村兒找不著他,那就是外出推銷農產品去了。
夜里去村委會,一準兒能見到嚴清華。夜深人靜,他在辦公室讀書看報、整理民情日記,直到11點后,辦公室的燈才會熄滅。他辦公室的柜子里,整齊地碼放著23年來寫的50多本民情日記和工作筆記,合計有300多萬字;還有三本“硬碰硬”考出來的證書——高級農藝師、高級農民經紀人、合作社高級管理員,這在農村干部中并不多見。
翻開一本“民情日記”,上面寫著這樣一句話:“想得要比群眾全,干得要比群眾早,吃苦要比群眾多?!边@句話成為黃金村村委班子幾十年如一日的行動準則。每當農忙時節,村干部們挽起袖子、卷起褲腿,開著插秧機耕作在田間地頭;新米上市,他們紛紛背上電飯鍋、新米、米乳飲料外出推銷。
靠著這股子拼勁,昔日的省級深度貧困村不僅成功“摘帽”,而且村集體資產達9300萬元、集體年收入470萬元,全村2630個村民年人均收入2.98萬元,23年來分別翻了1000多倍、200多倍、18倍。
“嚴書記為村子發展吃了太多的苦?!秉S金村農地合作社支部委員孫國華說。嚴清華的付出,換來了黃金村齊刷刷的人心,貧困村成為全國文明村。
今年2月25日,嚴清華作為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”,應邀進京參加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。領獎回村后的他,把獎狀往抽屜里一擱,又騎上摩托車察看莊稼去了。
“我多吃點苦,不算啥”
23年前,村民們對嚴清華、對村干部可不是現在這種感情。1999年年初,上級黨委找到在金壇事業單位工作的嚴清華,讓他回到黃金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。
回村第一天,村民在路上攔住嚴清華問:“你腦子灌水啦?放著事業單位不待,回到這個破村子,除了吃苦頭,你還能得到啥?”還有的人問:“你是帶了幾百萬回來,還是有啥靈丹妙藥?”
嚴清華打小在黃金村長大,對這個村子有感情。但時隔26年回村,他所面臨的,是一個人人避之不及的“爛攤子”——黃金村在10年里換了8個村書記。任職最長的2年多,最短的只有幾個月時間。村上欠下了各類債務60多萬元,村民對村委賬目不公開等行為怨氣沖天。
喪氣話聽了幾籮筐,嚴清華不僅沒打退堂鼓,在部隊當兵時的犟勁反而上來了。他在第一次村民大會上表態:“一年之后村子的面貌得不到改變,我還在這里向大家辭職?!?/p>
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軍令狀。僅僅一年時間,嚴清華能整出啥花樣來?
嚴清華把修橋修路作為凝聚全村人心的第一個大工程。黃金村四面環水,通往外界的道路只有一條扁擔寬的泥路。有人生病,要找擔架抬出去;農副產品賣不出去,只能賤價出售。
這條公路長5.4公里,測算下來,筑路需七萬方土。因為窮,租不起機械施工,只能靠全村人肩挑手提。秋收結束后,嚴清華把挑土的任務逐項分配到全村每家每戶。他帶領黨員干部起早貪黑挑土,老百姓挑一方土,黨員干部就挑兩方土。一個月時間,七萬方土提前挑完。2000年,路基鋪上了沙石路面,黃金村從此有了第一條能開汽車的公路。
只要是為了黃金村的發展,嚴清華啥都肯干。村西北角有50多畝亂墳地,遷墳后整治利用,挖魚塘出租,當年村集體獲得租金23000元,成為造橋的第一筆啟動資金。2002年秋天,黃金村第一座橋修通了。橋長50多米,寬5米,可以走100噸的大卡車,成為黃金村聯通外界的“黃金橋”?!包S金橋”位于村莊北面,橫跨金薛南河,橋梁兩側刻著募捐單位和個人的名字。為了造橋,嚴清華找了99個單位和個人,籌集到了20多萬元。
為了籌集造橋修路的資金,嚴清華絞盡腦汁,能省即省?!拔一馗F村當書記了,你們要支持我??!”修路修橋過程中,嚴清華找到昔日的老戰友、老同事“化緣”。租一天壓路機要上千塊錢,他去交通局向老同事借,憑借原來在縣交通局操作道路機械的經驗,他自己操作壓路機。